
前列腺:男性體內的「隱形樞紐」——從位置、功能到保養全攻略
對多數男性來說,「前列腺 https://bphsolution.com/hk/」是聽起來熟悉卻總帶點距離感的詞:醫生診間裡的高頻詞、廣告裡的「男言之隱」、長輩閒聊時的「隱疾」……但若問起「它長在哪兒?長什麼樣?為何總壞事?」,多數人只能搖頭說「不清楚」。今天,我們就拋開專業術語,用最貼近生活的語言,帶你認識這顆「男性的生命腺」——它或許隱形,卻徹底操控著你的日常。
第一站:前列腺的「住址」與「長相」——藏在盆腔裡的「栗子」
若把人體比作一棟大樓,前列腺便是「盆腔層」裡的「隱藏房間」。它的「門牌地址」很具體:恥骨聯合(骨盆前側下方最突出的骨頭)後方約3-4公分、直腸前壁的正前方,上端緊連膀胱頸部,下端則像「袖口」般緊緊包繞著尿道的起始段(醫學上稱「尿道前列腺部」)。
從外觀看,成年男性的前列腺猶如一顆飽滿的栗子(體積約4×3×2公分,重量15-25公克),表面有葉狀分葉(傳統分為前、中、後、左、右五葉)。隨著年齡增長,部分男性因激素變化或老化,前列腺會逐漸「發福」(良性前列腺肥大),但「栗子形」的輪廓不會改變。
值得一提的是,前列腺的「鄰居」全是關鍵角色:
- •上方是膀胱:尿液從膀胱排出時,必須穿過前列腺包繞的尿道;
- •兩側是精囊腺:這對「精液工廠」分泌的液體(佔精液60%),會透過导管匯入前列腺;
- •後方緊貼直腸:兩者僅隔一層薄筋膜,醫生做「直腸指檢」時,能透過直肠前壁輕輕觸摸前列腺(正常應柔軟光滑,若有硬塊或壓痛需警惕)。
第二站:它很沉默,卻主導兩大「生存功能」——排尿與排精的幕後黑手
前列腺看似隱蔽,卻是男性泌尿與生殖系統的「樞紐站」,两大核心功能直接影響生活品質:
- 1.「水壩」角色:控制排尿的開關
由於前列腺緊緊包裹尿道起始段(約佔尿道全長1/3),它的「鬆緊度」決定了排尿是否順暢。年輕時,前列腺彈性佳,尿道暢通無阻;但40歲後,部分男性因激素失衡或細胞增生,前列腺逐漸腫大(良性前列腺肥大),像「繩結」般擠壓尿道,便會出現尿流變細、排尿等待、夜尿頻繁(甚至每晚5次以上),嚴重時可能完全尿不出(急性尿滯留)。許多中年男性苦惱的「半夜爬起來上廁所」,背後往往就是前列腺「發福」的信號。
- 2.「助力器」角色:參與排精的關鍵環節
射精時,前列腺會收縮,將自身分泌的「前列腺液」(佔精液30%)與精囊腺、輸精管的分泌物混合,形成完整的精液。這些液體不僅提供精子活動的養分,還能調節陰道酸性環境,幫助精子存活。若前列腺發炎或阻塞,可能導致精液排出不暢,引發射精疼痛或不育問題。
第三站:這些誤區,你中了幾個?——前列腺的「偽裝術」
前列腺因位置隱蔽、症狀隱晦,常被忽視或誤判。以下幾個常見誤區,你中了幾個?
- •「尿頻=腎虛?」:許多男性出現尿頻、尿急時,第一反應是「腎虛」,但更常見的原因是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。前列腺炎(細菌或非細菌感染)會引發前列腺充血腫脹,壓迫周圍神經,導致會陰部脹痛、下腹墜脹;而增生則是「物理性擠壓」,讓尿道越來越窄。
- •「年紀大了都會增生,不用管?」:良性前列腺肥大確實隨年齡增長高發(50歲以上約50%,80歲以上幾乎100%),但輕忽會惡化!若出現排尿困難、尿滯留,可能引發腎水腫或尿路感染,需及時就醫。
- •「前列腺癌沒症狀,查不查无所谓?」:早期前列腺癌幾乎無症狀,與增生很像;但晚期可能骨痛、血尿。40歲以上男性建議每年做「前列腺特異抗原(PSA)」血液檢查,搭配直腸指檢或超音波,能早期篩檢。
第四站:日常保養:給前列腺的5個「溫柔提醒」
前列腺的健康,藏在生活細節裡。這幾件事堅持做,能降低發炎、增生風險:
- •避免久坐、壓迫會陰部:長時間坐辦公室、騎單車或電動車,會陰部血流受阻,前列腺易充血。建議每坐1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,選擇軟硬適中的座椅。
- •規律性生活:過度禁慾或頻繁性生活都會導致前列腺反覆充血。適度排精(如每周1-2次)能幫助前列腺液排出,減少淤積。
- •多喝水、少憋尿:每日飲水量建議1500-2000c.c.,保持尿液稀釋,減少細菌滯留;憋尿會讓膀胱過度充盈,壓迫前列腺。
- •少吃刺激食物:辛辣食物、酒精會刺激前列腺充血,加重發炎風險,平時應盡量避免。
- •定期體檢:40歲後每年做PSA檢查,若有家族史(父親或兄弟得過前列腺癌),建議提前至35歲。
結語:它隱形,但我們不能裝看不見
前列腺或許從不「大聲說話」,卻用最直接的方式參與著我們的生活——從每一次排尿到每一次性愛。認識它的位置、功能和脆弱,不是為了恐懼,而是為了更從容地呵護。下次聽到「前列腺」時,不妨想想那顆藏在盆腔裡的「栗子」——它需要的,不過是多一點關心、少一點忽視。

